Contents:
壹、研討會緣由
近年來,台灣國中小教育在弱勢學生的教學上不遺餘力,除了民間組織走入校園協助教學外,教育部也針對弱勢學生的處境實施多種補救教學的政策。相關的文獻中能看出以往專家學者的研究脈絡,多數以單一政策執行成效為研究取向,研究成果屬於單一計畫的觀察與建議。或是以「弱勢學生之特定身分」做為研究的主要對象,此類研究多將學生特徵所導致的弱勢成因視為首要教育問題。研究結果經常指出「弱勢學生的背景因素」、「弱勢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弱勢學生的學習低成就」,是造成弱勢學生在教育環境中較為弱勢的成因,所以將「以減少或解決上述成因」為主要目的來實施補救教學。然而,此類指出弱勢學生所謂的「特徵」或「問題」之研究,並沒有辦法真正解決弱勢學生的困境。指出學生的「特徵」與「問題」,往往也加深了教師與學校對其之刻板印象;學生沒有如預期改變時,這些「特徵」與「問題」也就成了解釋的因素,使弱勢者仍然弱勢。教育者仍然需要更謙遜地尋找其他能對弱勢學生增能的視角及實踐方式。其中,教師本身對於自己角色的定位,其對於弱勢學生的信念,以及採用的實踐方式是目前弱勢教育研究比較欠缺的部分。
目前政府對於弱勢中小學生的作法有進行「攜手計畫」、「課後照顧」、「華語文補救教學」、「夜光天使」等不同方案,民間亦有許多服務與協助弱勢學生學習的計畫。各個方案所中,教師之角色、信念與實踐方式並不相同。在不同的方案下,教師對於弱勢學生的看法與教學目標,選擇的實務策略及成效評估,都是值得我們更多瞭解的。我們需要更多探究弱勢教育方案或補救教學等教師角色的各種可能性,顯明教師的信念與其實踐的關係,使各種教育觀點的人,可以貢獻自己對於弱勢學生的教學的經驗與智慧。因此,本研討會即根據教育部補助師培大學辦理學術研討會之研討領域「教師進修」,以弱勢學生增能教育為研討主題,邀請關心弱勢學生教育的學者專家與各級學校教師們,共同探詢和分享弱勢教育教師的角色、信念與實踐經驗。
今(99)年八月教育部舉辦之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將關注弱勢學生教育以促進社會公義列為主軸之一,並規劃「多元文化、弱勢關懷、特殊教育」為十大中心議題之一。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致力於弱勢學生教育研究與實務,除了進行有關弱勢學生教育課程與教學、師資專業發展的整合型研究外,先後於97、98年舉辦國內弱勢學生教育課程與教學、師資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廣邀中小教師參與研討。99年則舉辦亞洲地區弱勢學生教育國際研討會,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與中國大陸等弱勢教育學者與國內學者、各級學校教師參與,以及出版「轉弱為強-弱勢學生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專書。這些學術活動與研究成果業已引發學術界與教育實務界關注弱勢學生教育課題。本研討會將承續前兩年的研討成果,期望透過過更多的學術成果與實務經驗的分享與對話,使從事弱勢學生增能的教師與研究者得以相互學習。
貳、研討會目的
一、探究教師在弱勢學生學習上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其信念與作法。
二、探究各種弱勢教育方案之下,教師信念與實踐的關係。
三、省思主流的弱勢教育思維為何,並尋找各種教師之經驗,以擴增教師彼此視野,使弱勢學生增能的可能性增加。
參、研討會辦理單位
指導單位:教育部
主辦單位:淡江大學教育學院師資培育中心、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合辦單位:臺灣教育評論學會
Time:
2011/05/20 08:30 ~ 2011/05/21 16:00
Registration period:
2011/03/07 08:00 ~ 2011/05/15 17:00
Location:
淡江大學台北校園中正紀念堂D221、D222(台北市大安區金華街199巷5號)
Duration:13.0 hours
Attendees:teachers、students、staff、中小學教師、國內相關領域學者與實務人員、以及關心弱勢學生教育的文教團體與社會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