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共好:新課綱時代的地方學與大學社會責任」學術研討會

Contents:

一、研討會緣起
2011年起台灣全球化變遷及學習型社會的脈絡下啟動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正式於2014年全面實施,隨後制定了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下簡稱108課綱),目前已於2019年正式上路實施。108課綱特別重視全球性的素養、適性揚才與終身學習。在邁向新課綱之際,各級學校團隊需要整體協力重新發展設計課程,因此必須啟動教師社群及外部資源合作(如社區或社會資源)來全面參與課程與教學領導,方能設計出符合各級學校學生特性及學校特色(含學校地理位置環境)需求的校訂課程。而教學與學習的核心,更要置入「自發、互動、共好」的理念與素養導向教學及學習的心智模式。關於十二年國教課綱的三大理念「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一是一種本體論、互動論與生態倫理觀,也可對應上述轉型課程領導的「知識建構、意義理解、社區參與」等三大方式來加以實踐。

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課程改革希望未來所培育而成的十八歲青年們,無論在人我、人與群體互動間,亦或是人與環境間,都能具備一種公民意識或公民素養。此公民素養無可避免地需要透過教育,建立在社區/部落意識的基礎上,並在生活中融會各領域所學而加以統整運用、解決問題,才能從中培養基本的知能、技術與態度。因此地方學的素材將成為這一波培養國民之公民素養及課程改革的重要項目。因此就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的學習而言,地方素材可以是「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素養養成的媒介,亦可以是「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素養養成的載體,更可以是「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素養養成的起始,而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等素養養成的提升,似乎都是在學生以住民之角色,向住居周邊環境學習,唾手可得的素養學習素材。因此,各級學校教育—從國小、國中、高中莫不開始在學校特色課程或課程發展開始重視鄉土教育、環境教育、或地方學探究。我國高等教育更在近幾年特別重視大學參與社會責任的USR計畫,期許大學作為大社會下的一種社會參與的能動性角色,扛起地方探究、甚至地方創生的責任。為此,本所(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特別邀請中華未來學校學會、及台灣教育研究院社,一同規劃從國民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新課綱時代的地方學與大學社會責任」研討會,期許這樣的議題實踐成為從基本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終身學習下的一種公民社會參與,更成為大學與非營利組織一同為我國教育上的社會參與,藉著研討會打造一種公民社會參與、共同設計與共好的願景。

二、研討會目的
1、探討新課綱時代,國民中小學階段的地方學特色與實踐分享。
2、探討新課綱時代,高中階段的地方學校本特色課程實踐與意義分享。
3、新課綱時代,大學社會責任與地方學的意義與實踐分享。
4、新課綱時代,整體地方學在終身學習社會上的全人教育與實踐意義。
5、藉著從國民基本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探討,探究共生共好的地方學在永續發展上的實踐意義。

Time:

2020/12/18 09:00 ~ 2020/12/18 17:00

Registration period:

2020/11/30 16:00 ~ 2020/12/16 17:00

Location:

覺生國際會議廳

Duration:7.0 hours
Registration Limit:200 (Current Registrants:83)
Session Registrants:上午場 (40)  下午場 (43)  
Attendees:teachers、students、staff、others





因校內停車位有限,敬請多加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前來。

Organized by: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Contact Person:葉譯瑋 小姐
Phone:02-26215656 #2115
Fax:
E-Mail:tdpx@oa.tku.edu.tw